1. 保障重大活动的系统稳定性
避免公司业务和声誉因为技术故障受到损失,为技术团队赢得业务团队的尊重。
2. 精准的容量评估
帮助公司用最低的成本满足业务的性能要求
3. 重大项目重构切换前的性能验证
避免上线切换后持续的性能故障,快速渡过不稳定期。系统重构是IT部门场景的技术更新的方法,每次上线都需要经历一段阵痛期,期间性能问题、业务故障频发,用户投诉频繁。通过全链路压测可以在正式切换前完全解决性能问题;配合自动化的用例梳理和人工验证,可以极大程度降低业务故障。两者配合使用,可以快速的渡过不稳定期,提升用户体验。
4. 端到端的全链路巡检,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并快递定位问题
目前常见的监控体系都是通过一些间接的指标来判断是否有故障发生(比如通过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应用的错误日志数量、业务单量和基线的对比等等方式),间接的方式会产生大量的误报,造成告警麻痹症,真的故障发生后不一定能第一时间引起重视。
通过全链路压测提供的数据隔离功能,可以在线上通过压测流量验证真实的业务接口是否能正常工作。这种方式可以直接在用户发现业务故障前,相关人员第一时间知晓。配合链路的监测分析功能,快速定位问题应用所在。
该方法在客户真实环境中比传统监控方法平均提前7分钟发现故障,告警正确率是传统告警方式的几十倍。
5. 建立公司的性能运营体系,将运动式的性能优化演化为自发的日常性能优化
很多公司都有运动式或者故障驱动的性能优化经历,比如马上要双十一,总监牵头开始性能优化;有人管的时候性能表现很好,一旦没人牵头做性能优化的事情,又会有很多性能问题被暴露出来。这样的方式通过优化效率很低,投入还大。
6. 通过全链路压测的方式,配合目标制定、绩效和工单系统。
自动化的全链路压测可以日常化的排查性能瓶颈,通过工单将问题直达负责人,极大的提升性能优化的效率,将性能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TakinTalks稳定性技术交流平台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评论列表(1条)